测试课程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联系其他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纽带,是从基础课学习过渡到专业课学习的桥梁。本课程考试目的是以测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考试内容
主要考察学生对互换知识,能正确理解和标注图样上所标公差配合代号的含义,掌握极限配合的国家标准和应用,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计量器具,熟悉几何公差相关标准,表面结构要求,熟悉圆柱螺纹的公差。
三、主要考察知识点
1、加工误差、公差的分类、互换性,了解标准、标准化的定义
2、掌握孔轴的定义、特点
3、极限与配合的基本定义、规定、计算
4、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计量器具
5、熟悉几何公差相关标准和标注
6、表面结构要求
7、熟悉和理解圆柱螺纹的公差的相关知识
四、考试形式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
五、参考书目
1.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第四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第十版)甘永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测试课程二:《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3+2”高职升本科《机械设计基础》考试是为机制专业“3+2”高职学生进入本科学习而组织的过关性考试。
二、考试科目
《机械设计基础》
三、适用专业
本课程考试适用于“3+2”机械设计与制造(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考生。
四、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在机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分析和应用方面是否具有本科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常用机构的构成,熟悉运动特性;会根据具体条件选用通用零件类型;会使用机械设计手册和与本课程相关的标准、规范,初步具有设计机械零件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五、考试内容
1.绪论
机器的组成,机器、机构、构件、零件和部件的概念,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步骤。
2.平面机构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和自由度计算、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3.凸轮机构
平面凸轮机构的性质、用途及设计要点。
4.齿轮机构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轮的参数计算、加工、根切、最少齿数、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和设计计算。
5.轮系
轮系的分类和应用,定轴和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
7.联接
螺纹联接特点和应用。
8.带传动,链传动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设计方法。链传动的特性和应用。
9.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特点,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受力分析。
10.轴的设计
轴的功用和常用材料,基本计算及结构设计方法。
11.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的基本特性和要求,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12.滚动轴承
常用滚动轴承的种类、特性及选用。
六、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笔试时间为30分钟,试卷满分为25分。试卷结构和考试题型: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题数
|
计分
|
计划用时(分钟)
|
1
|
单项选择题
|
8
|
8
|
10
|
2
|
判断题
|
5
|
5
|
3
|
3
|
简答、分析题
|
1
|
5
|
5
|
4
|
计算题
|
1
|
7
|
12
|
合计
|
15
|
25分
|
30分钟
|
七、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机械设计基础》 庄宿涛,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
测试课程三:《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对口贯通本科转段测试是为选拔“3+2”对口贯通培养学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而组织的选拔性考试。
二、考试科目
《机械制造技术》
三、适用专业
本课程考试适用于报考《机械设计与制造(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考生。
四、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在金属切削原理、机械制造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产品的质量及其控制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要求学生掌握金属切削原理、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产品质量的检测及其控制措施等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工作的职业素养以及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五、考试内容
1.1金属切削的基础知识
1.工件表面形状及其成形方法、成形运动与切削用量、各种加工方法的工件表面与运动分析、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
2.切屑的形成过程、变形过程的3个变形区、变形的表示方法、剪切角、前刀面摩擦与积屑瘤、切削变形的影响因素、切屑类型与控制。
3.切削力的概念、切削力公式、切削力的影响因素。
4.切削热的产生与传出、切削温度及其测量方法、切削温度的影响因素。
5.刀具磨损形态(部位)、刀具破损的概念、刀具磨损原因、刀具的磨损过程及磨钝标准、刀具使用寿命及与切削用量关系、刀具合理使用寿命的选择。
6.砂轮特性五要素及选择、磨削类型与运动参数、磨削过程、磨削的其他概念及先进磨削方法介绍。
1.2机械加工方法
1.外圆表面的加工
外圆表面的主要加工方法及其特点,外圆表面加工方案的选择方法。
2.内孔表面加工
孔的主要加工方法及特点,孔加工方案的选择方法。
3.平面加工
平面的主要加工方法及特点,平面加工方案的选择方法。
4.沟槽和特性面加工
沟槽和特性面的切削加工方法及其特点。
5.螺纹加工
螺纹的种类、加工方法及特点。
6.齿轮齿形的加工
齿轮的主要加工方法及特点、加工范围。
1.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1.基本概念
(1)生产过程和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概念。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3)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及毛坯的选择
3.定位基准的选择
基准的概念的分类。定位基准选择原则。
4.工艺路线的制定
(1)加工经济精度与加工方法的选择。
(2)典型表面的加工路线。
(3)工序顺序的安排工序集中与分散。
(4)加工阶段的划分,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
(5)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
(6)工序集中与分散的概念。
5.加工余量、工序间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1)加工余量的概念。
(2)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
(3)工序尺寸与公差的确定步骤。
(4)总加工余量与工序余量的计算。
6.时间定额和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1)时间定额的概念组成。
(2)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六、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笔试时间为25分钟,试卷满分为25分。试卷结构和考试题型: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题数
|
计分
|
计划用时(分钟)
|
1
|
单项选择题
|
5
|
5
|
5
|
2
|
判断题
|
5
|
5
|
5
|
3
|
简答题
|
3
|
15
|
20
|
合计
|
13
|
25分
|
30分钟
|
七、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机械制造技术》,李凯岭,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
测试课程四:《电气控制与PLC》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高职升本科《电气控制与PLC》考试是为选拔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应届优秀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而组织的选拔性考试。
二、考试科目
《电气控制与PLC》
三、适用专业
本课程考试适用于“3+2”机械设计与制造(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考生。
四、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在电气控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分析和应用方面是否具有本科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回路;会分析常用机床设备的电气原理图;掌握三菱FX系列PLC的编程元件及编程指令;熟悉三菱FX系列PLC指令语句表与梯形图的转换;掌握简单程序的编写;具备独立完成简单控制程序的编写及PLC的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五、考试内容
1.绪论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概况,本课程的性质、任务。
2.低压电器
低压电器的分类,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电器符号。
3.电气控制基本环节和典型线路
电气控制系统图分类及作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全压启动、降压启动、正反转控制、制动控制、调速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C650卧式车床、Z3040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4.可编程控制器组成与工作原理
PLC的产生发展及分类,PLC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工作过程,三菱FX2N系列PLC编程元件,常用编程语言。
5.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
三菱FX2N系列PLC编程指令的功能及用法,编程方法、编程规则
六、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笔试时间为30分钟,试卷满分为25分。试卷结构和考试题型:
序号
|
项目名称
|
题数
|
计分
|
计划用时(分钟)
|
1
|
单项选择题
|
10
|
10
|
10
|
2
|
判断题
|
5
|
5
|
5
|
3
|
简答题
|
2
|
10
|
15
|
合计
|
17
|
25分
|
30分钟
|
七、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电气控制与PLC》,熊幸明,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7月。